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非公有制企业,为何受到资本的热烈追捧?在其快速、高效扩张的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商业逻辑?本文为你一一道来。
2007年8月底,一则令业界震撼的消息让天马股份结束了上市后长达5个月的盘整,一跃进入百元高价股的行列。之后,天马股份一直紧紧追随中国船舶、山东黄金、贵州茅台三家知名老牌企业之后,稳居沪深股市十大高价股前列。
“马兴法终于修成正果。”一位在天马股份上市首日就全仓买入的大学老师在其博文中兴奋地说。言下之意,历经数月煎熬,他本人也得以“修成正果”。
“我们认为,天马股份的成功不是凭什么巧合和运气,而是得益于公司对市场敏锐的触觉和快速的反应。”证券分析师们一面如此总结,一面亮出“推荐”的评级。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非公有制企业能轻松的获得专业机构投资的人和普通股民的如此青睐,是时势使然,还是另有隐情?
1987年,浙江省杭州市郊区,20多个年轻人凭借几十万元成立了“半山轴承附件厂”,开始其寻梦之旅。他们的首领,就是时年25岁的马兴法。
这一年,小他2岁的马云还在杭州师范学院读书,阿里巴巴12年之后才诞生;与他差不多同岁的李书福正快乐地制造着北极花冰箱,或许根本就没有预料到自己将来会从事“给一堆钢铁安上四个轮子”的工作;“教父级人物”鲁冠球也在萧山给集体打工,正预谋着在下一年买断万向节厂的股权。
20年后,“常青树”鲁冠球、“汽车疯子”李书福、“外星人”马云慢慢的变成了财经界竞相追逐的热点,而马兴法和他的天马集团,却始终试图游离于焦点之外??相比较这些同乡兄弟,马兴法显得格外内敛、低调。
马兴法自认是位不善言辞之人:“宁可三天三夜干活,也不愿花半天功夫评说。”2006年8月,记者首次“遭遇”马兴法时,面对一系列的提问,他的回答简短到了“惜字如金”的程度。
2007年4月2日,天马上市的第6天,30多位证券分析师、基金经理等机构投资的人代表前来考察。那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马兴法接受了长达5个小时的“考问”。精力旺盛的他敏锐地识别对方的意图,给予准确的回答。语调缓慢、有力,令人信服,俨然一位久经沙场的老手。
“他的回答条理清楚,中间不停顿,不重复,对一个人提问的一串问题都没有遗漏。在即时进行的过程中做到这一点,马兴法表现出了过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一位股民在自费前来参加天马上市以来第一次股东大会之后,感慨地说,“虽然通过有关联的资料对马兴法已经有所认识,但亲眼所见,还是感到惊叹。”
凡事预则立。据知情的人偷偷表示,在每次商务会谈前,马兴法都会进行精心的准备,将有可能需要的信息了解地清清楚楚。通常,他会贴身携带那个几寸见方的黑色笔记本,里面有一些重要数据,以备查用。
这个专注的有些偏执的人从来就没涉猎别的行业的经历,其事业履历异常简单,以至于用“机械”两个字就能概括。
“(轴承的)工艺和技术,太吸引人了!”马兴法用力地挥舞着手臂,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星星般喜悦的光芒,如同一个孩子终于组装成了心爱的玩具。
“他这人不嗜烟酒,不喜娱乐,跟他一起吃饭没意思的。”天马副总经理、董事局秘书马全法说。这个个人生命和事业高度融合的怪人对机械的着迷程度,连许多同行都觉得“不能理解”。
一位与马兴法相熟的人称其为“辛苦劳碌命”??脑子里除了轴承的“圈圈”外,什么也装不下。他喜欢随时随地勾画自己的商业版图,“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举动,其实我都一遍遍的想过很多次了。”马兴法的语调中透着三分得意,七分辛劳。
“有远见,有魄力,心思缜密,敢想敢干。”一位在天马工作多年的员工如是评价自己的老板。
20年前,中国轴承工业正处于快速地发展期,全国大大小小的轴承厂有上千家。短缺经济时代,产品的销售自然没问题,所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生产普通的微小型轴承??这类轴承的零部件很好购买,工艺简单,“稍微弄弄就能拿出去卖钱了”。但是,马兴法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你要看得久,看得长远。”他说,“决不依赖低价,否则,几年的拼搏之后,争取到的只是生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在很多企业拼规模的时候,他决定另辟蹊径,开发当时国内有一定需求却几乎没人生产的短圆柱滚子系列。
众所周知,滚动轴承由套圈、保持架和滚动体三部分构成,按照滚动体的不同,可大致分为球轴承、滚子轴承等不一样的种类,其中球轴承量大面广,约占市场总额的70%,滚子轴承少一些,不到15%。上世纪90年代初,要自行研发这一产品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它的滚动体不像生产普通球轴承所需要的钢球那样可以直接从外面采购,必须自己生产。更难的是,当时国内根本就没有能够生产这一系列轴承所用套圈的机床,如果进口的话,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还有等待时间的成本。
“自己动手改造机床?”年轻的厂长被这个念头吓了一跳,继而沉静下来,“为啥不呢?”
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马兴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调试中去。几天几夜的废寝忘食之后,他终于成功地改造了磨床的切削路径,实现了想要的功能。这得益于其良好的“基本功”。据了解,马兴法自小对机械有浓厚的兴趣,20出头就担任了村办冲压件厂副厂长,主管技术。
那一刻,这个执著的男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但那时的他还没太看明白,这次改造成功对于天马意味着什么。
短圆柱滚子轴承一经投产,就供不应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个系列的产品贡献了天马一半以上的出售的收益,使公司得以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具备了很强的盈利能力??20年来,天马正是靠着这一系列产品获得了数十倍于浙江同类企业的收益。
据知情的人偷偷表示,在一次企业内部会议上,马兴法将天马的脱颖而出归结为两个方面,除了具有优势的民营体制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立足短圆柱滚子轴承这一准确的市场定位。
事实上,天马目前的每个产品刚开始时都很艰难,往往同行还在犹豫等待时,天马就已经行动了。商人敏锐的触觉让马兴法意识到,专用设备或零部件短缺的时候,往往也是市场供求缺口最大的时候,这时候,谁先解决了困难,谁就能在这一市场称雄。当能够生产短圆柱滚子轴承的专用机床出现之后,其他厂商看到有利可图想要进入时,天马已经牢牢占据这一市场30%以上的份额。
“等人家竞争的一塌糊涂时,我已经把市场占领的差不多了。”这位内敛的浙商对此颇为自得。
正是依靠这种战略眼光和对技术异乎寻常的专注,马兴法将内涵式增长发展到极致??在这个竞争非常激烈、活下去就已经很不容易的传统行业里,他带领天马以高达30%以上的毛利率迅速成长,并为日后的纵横捭阖,收购连连埋下坚实的伏笔。
2007年3月28号,在深交所欢快的钟声中,天马结束了长达5年的上市长跑。
距离深圳千里之外的杭州本部,带有“天马股份(002122)”标语的大幅广告牌早在几天前就搬到了天马办公楼的最顶层;公司宣传部门拉出了庆贺的红色横幅;那天中午,每名员工还享受了丰盛的免费午餐。
“从个人来讲,绝对没必要上市,上市后我的压力会更大,而且不得不面对公众。”这个低调的企业家说,“但这对企业有利,不单单是筹集资金,发展新项目,进行技术投入以及设备的更新换代,还能迫使公司进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规范,有利于企业的稳健发展。”
据一名员工回忆,上市后几天,天马就进一步严格了财务审批、车辆使用等制度。马兴法还专门召集了中层以上干部开会,“不是小气,而是要营造一种氛围,别认为公司上市有钱了就能随便使用,”马兴法对他们说,“我们拿了投资者的钱,就要给予尽可能高的回报。”
李广,一位26岁的青年,到天马刚刚两年。“董事长很有远见,比如上市。”这位刚刚上任的总经理助理一边说,一边翻看着手中未完成的工作??似乎是有关车间工人绩效考核的文件。隔壁车间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使他的声音显得忽近忽远。
但老马似乎没那么肯定。与许多企业家一样,他曾经幻想着,有一天企业做大了,会不会就不用那么累了呢?但现实是,随企业规模的扩大,他的压力也慢慢变得大,经常是人躺在床上,眼睛闭着,脑子里却都是公司的各种方案。
真正企业家的压力,是局外人无法体会的。“我们老总真是辛苦!”天马的一位副总经理,在调任分公司总经理之后,如是感叹。
“这样的透支生命,值得吗?”在感到体力不支的时候,这个坚定的人偶尔也会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是,2007年6月的那个电话让他再次肯定了自己的答案。
几年前,马兴法就勾画出了一个商业帝国的蓝图,即“将天马打造成产业链最长、品种最全、效益最好的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自2002年以来,通过在成都、贵州、北京等地拓展疆土,天马已经成功地将产品品种由单纯的通用轴承拓展到铁路、冶金轧机、军工等领域,“品种最全”的目标正在慢慢地变为现实。
天马对钢材的兴趣也由来已久。1997年,趁杭州市重型机械厂遭遇经营困难之际,天马租赁了其铸钢分厂,潜心研究。“租赁后生产效率和钢材质量大幅度的提升,为本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多年以后,《中国轴承工业史》如是记载。其实,由于重型机械所需要的钢锭规格比较大,从外面购买要么太贵,要么没办法保证质量,因此,许多大机械公司都选择自身建钢厂,或者称“铸造车间”,当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成功者寥寥。从国际上看,做得比较好的有轴承巨头SKF和铁姆肯两家,后者钢材的出售的收益甚至超过轴承产品本身。马兴法显然对此觊觎已久,租赁铸钢分厂即有“投石问路”之意。8年的实践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这个蓄谋多时的人想,是该出手的时候了。于是,在成都天马,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轴承钢冶炼厂进入筹建。
“其实我对机床更感兴趣,”面对“轴承狂人”的称号,马兴法狡诘地眨了眨眼睛,“轴承就是机床干出来的呀,当然更喜欢。”
是的,有了机床,天马就能将上游轴承钢、中游轴承产业和下游重型机床完整连接起来??“产业链最长”不是一个口号,甚至不是节省本金那么简单,其重要意义更在于不同工艺的交叉开发可能会引起的引领行业的革命性变革。
其实,很早之前,马兴法就一直在寻找这颗重要的“棋子”。2005年,经一位好友、齐一机床(齐重数控的前身)的一名高级工程师牵线搭桥,天马开始接触齐重数控。然而,谈判进入尾声之时,却被国开行以“组建中国机床行业航母”为由横刀夺爱,天马只好黯然退场。
两年后,在天马发展史上具备极其重大意义的那个电话终于响了:齐重数控主动找到刚刚上市不久的天马股份,希望可以继续之前未完成的谈判。原来,国开行的重组计划受到企业的阻扰,进行得并不顺利。矛盾尖锐化之后,齐重数控突然想到两年前“追”过自己的天马,开始感到阵阵暖意。
“一开始真不敢相信是真的。”马兴法回忆说,那口气中全是惊喜,丝毫没有“好马不吃回头草”的赌气。他当即决定,尽快飞往齐齐哈尔,进行沟通。
由于先前良好的基础,这次谈判进行得很顺利。仅仅2个月后,天马股份就如愿以偿,发布了那则令业界沸腾的公告:以每股2.2元的价格向齐重数控增资3亿元,持有该公司65.12%的股权(后经过增资和股权转让,天马股份及其控制股权的人天马集团所持齐重数控股权已超过87%)。
齐重数控的前身齐一机床成立于1950年,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当时被称为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之一。现在,齐重数控依旧是中国重型机床行业唯一的“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企业主导产品立卧式车床市场占有率达50%,高端中型数字控制机床进入欧美、韩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项研发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其技术实力不言而喻。
业内人士分析,齐重数控之所以回头找天马,除了看中天马精细化的管理、灵活的民营体制外,和其已经登陆长期资金市场、资金充足不无关系。
这笔让人大块朵颐的交易让马兴法心情舒畅了许多。看来,上市所承受的压力还是值得的??这个事业心极强的狂人或许正在心里这么安慰自己。
人们经常提到的天马的商业经典中,一个是2002年收购成都铁路轴承并使其业绩发生爆发式增长,另一个,就是2007年一年连下三城,将北京人轴、贵州虹山、齐重数控尽收囊中。
有人把马兴法比做经验老到的猎人,因为他似乎总能在恰当的时机逮到“货真价实”的猎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非公有制企业能够多次完成跨地区跨行业的收购,且收购的时机和价格也让我们不得已佩服公司的‘神机妙算’。”招商证券行业研究员刘荣在其报告中如此写到。
不过,在马兴法看来,这一切只是企业顺势而为的正常商业行为。1929年,借经济危机之便,年方22岁的SKF不但收购了国内知名的利雪平机床厂,还一口气吞并了德国的7家轴承厂,为日后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跨国轴承集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十年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企改制也给天马等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但是,如果一只猎物真的物超所值,那么瞄准它的,肯定不止你手中的那一只枪。面对为数众多的竞争者,为什么最终是天马胜出?
2001年底,马兴法冒着严寒从杭州赶到成都,在成都市经贸委主任门前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守候等待。事后,经贸委主任感慨道:“我见过那么多企业的领导,没见过像天马这么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件事情的。”
马兴法提出的方案也首开先河,与众不同:我国的老国企很多都建在市中心,许多参与竞购的企业都觊觎这块黄金宝地,做房地产开发;但天马总是主动提出放弃土地和老厂房,在郊区重新投资另建新厂。“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思想改造与重生,也让政府放心:我们天马是来做实业,不是搞投机的。”
几年来,自称不善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马兴法正是凭借“真诚、用心”的简单准则,以不变应万变,打败了众多对手,最终“抱得美人归”。
当然,企业并购并非都是通往强大的坦途,与机遇结伴同行的,往往是风险。购买一家公司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看得准是业绩增长百花齐放,看得不准却有可能将公司带进一个陷阱,无法自拔。
马兴法认为,自己的眼光在于对行业的熟悉:“只要给我一个财务报表,再到公司转一圈,这个企业是虚的还是实的,潜亏多少,心里就有数了。”
然而,协议的签署,并不代表并购的成功。管理咨询公司跟踪评估的结果为,60%以上的兼并企业,合并后的经营和运行效率都要低于预期,很多甚至会公开承认失败。
“整合的过程的确是很痛苦的,”马兴法说,“你既要适应它的文化,又要改变它,并且要向它学习,把优秀的部分保留下来。”
天马显然已经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马兴法在2002年花1000万元购买的成都铁路轴承,现在,它每月为天马集团贡献超过1000万元的净利润。对许多局外人而言,这似乎就是一场魔术的真实版。
如果有,那一定是坚持原生企业经营的基调??搭配好手中的奶酪,寻找高的附加价值产品。
与公司刚起步时进行市场定位相似,天马在进入每家企业时,都会对其产品做仔细评估,调整产品系列,只做发展前途好的??即使刚开始时非常困难。
在天马进入之前,成都铁路轴承有铁路、大型和通用三个系列新产品,马兴法通过对比发现,通用轴承效益很差,远不及杭州本部;铁路轴承虽然情况也比较差,但毕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并没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对手,发展前途很好;大型轴承也还不错。于是,马兴法果断地把主要精力集中到铁路轴承上,投入数千万对设备做长达2个月的大规模整修,又一个月的试生产之后,顺利重获铁道部的资质认证。事实上,这一切是值得的:2006年,铁路轴承的出售的收益已超越5亿,与2002年的700万相比,短短4年时间,增长了70倍。
类似的调整正在北京、贵州、齐齐哈尔等地悄悄上演,同一战略眼光下部署的诸多方案,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在资本市场看来,收购齐重数控的意义不仅在于“首开非公有制企业并购国有工业排头兵企业的先河”,还在于它将给天马贡献大量真金白银。
分析人士认为,从整体行业来看,发达国家重型机床行业趋于没落,中国重型机床下游需求强劲,齐重数控产品主要应用行业,如造船、核电、风电等,都处于蒸蒸日上期。据了解,齐重数控目前订单饱和,已经排到了2009年。另外,天马携“细致化管理、专业化生产”之民营优势的介入,也将会使其盈利能力有较大提升。
但是,马兴法却看到了繁荣背后的隐忧。他预计,大型机床这两年的发展形势很好,可能差不多到顶峰了,所以,要未雨绸缪,在不好的形势到来之前,做足准备。比如,降低负债率,提升产品档次、附加值,增强盈利能力,另外,还要开发新的产品品种类型,化解风险。
“现在大家都说数字控制机床,似乎大同小异,”马兴法说,“但我认为不单单是数控的概念,还有提高精度的问题,要在技改和管理上下功夫。”
离开冰天雪地的齐齐哈尔,来到天马帝国的另一块版图??数千公里外的成都,另一场战役正在紧张进行。
2007年以来,我国风电市场风生水起。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全球风能理事会等三家组织共同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07》预测,如果政策稍加完善,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到2020年底将可达到8000万千瓦,相当于届时发电装机容量的7%;若给予风电行业积极支持,还将有可能突破1.2亿千瓦,而目前这一数字仅约为500千瓦。由于国家规定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作为风电设备中缺口最大的零部件,风电轴承的市场空间可想而知。
嗅觉敏锐的天马当然不会错过这一饕餮大餐。2007年8月5日,在齐齐哈尔的首届重大技术装备博览会上,天马一口气从齐重数控采购了72台重型双柱立式车床,这些总价值1亿元的庞然大物将被运往成都,生产风电轴承,其抢滩风电市场的决心表露无疑。
联系人:王经理